多久沒有看到螢火蟲了,silvia說他以前小時候曾經和我在木柵後山看到兩三隻螢火蟲,我說以前小時候在自家後水溝都能看到一堆,想當然現代的小屁孩,會以為這中年大叔又在說已成灰燼的歷史。
jj 經由光電所林泰源教授推薦:海洋大學有一場賞螢活動。是學校辦的不但免費還有專家導覽,於是乎就跟著報名參加了。
除了螢火蟲之外,還有社團學生與老師們進行生態解說與多樣生物展示,隨著經濟發展環境開發,增加的是少數人的帳面數字,整個生態環境與多數人所消失滅絕的東西超乎想像。由於活動是在夜間,為了參加民眾的安全外,且要盡量避免干擾到海洋大學龍崗步道的生態,參訪的前行說明當然要好好的聽清楚。至於賞螢現場,拍照技術不好所以就參照一下解說專家的照片囉。
海洋大學夜間的燈光造景,距離龍崗步道還有一段路程,所以光害影響並不大,反而是給路邊一個大彎道後的行車有一些示警作用,也兼做校園內夜間步行的錨點吧。
除了感動還要加上滿滿的感謝,在個人對台灣環境永續發展已經失望的情況下,看到越來越多民間團體與學校單位對此默默努力耕耘,僅對海洋大學螢火蟲季的師生們致上無限的敬意。世間的我看到的表象是環境慢慢恢復了生機,但是無形的感動卻是,真的有一群人默默地奉獻給大地有情,就像黑暗中的汪洋看到燈塔般點起我對環境永續發展的信心。
#
對於環境的無奈感就像聽著 陳明章 "下午的一齣戲" 一般的無奈。
記憶中最後的螢火蟲,好像停留在那悲慘的宮崎駿電影,螢火蟲之墓,拉回自己親身的螢火蟲體驗,大概是小學時期居住在深坑老街,放學時與同學嘻嘻鬧鬧,邊玩邊走回家,時而在田埂上,時而在沒有水溝蓋的馬路旁,當時台灣北部的水田大概是農藥使用的多,也沒太多生物觀察的機會,不過玩累了回到家裡(台灣閩南式長條型的磚瓦建築),經過小時候很驚恐的陰暗的灶腳(廚房),直通到後門洗衣間,這時的母親約莫是在收拾早上披曬的衣物。
記得老家後門旁除了小水溝外,還有一顆陳年的老芒果樹,小時候家裡經濟狀況不好,媽媽知道我喜歡吃芒果,還曾經拿著竹竿與小石頭看能否摘下幾棵台灣土芒果。
就在那棵芒果樹下,有一條小水溝,記得裡面有魚蝦等各式水間生物,也有不少田蠳(蜻蜓)在白天四處巡航,一到傍晚就會出現稀稀落落的閃光火金姑(螢火蟲),這樣的生態環境連同兒時那美好的記憶,已經隨著台灣的經濟發展與大量開發被消滅殆盡。
很感謝海洋大學有這樣一個活動,且又是免費的生態解說與導覽,重現那過去美好的環境,多樣又共好的台灣生態慢慢復原了,整個大地似乎又開始生氣勃勃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